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自建2307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

2020-01-29 11:134390中国煤炭安全网
        一、成果背景:

跃进煤矿为最大限度地解放“三下”压煤,提高资源回收率,控制地表沉陷,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表村庄建筑物,保证矿井安全、合理开采煤炭资源和留设保护煤柱;掌握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基本规律,我们需要在23070工作面地表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地表移动规律和岩层移动参数的研究。

二、方案设计:

由于23070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与25110工作面相近,根据此地表移动观测站取得的结果,采用以下参数:

上山边界角γ0=59.5°

走向边界角δ0=46.5°

最大下沉角θ=81.67°

走向观测线应位于走向主断面上,确定走向主断面的位置应在倾斜主断面上按最大下沉角θ来确定。考虑到煤层倾角的影响,观测线应向下山方向平移,由采空区中心向下山方向偏移一段距离d,即:

式中,H0—平均开采深度;

θ—最大下沉角。

由采空区中心向下山方向偏移距离:

=800×ctg81.67°=71.4m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走向观测线设在23070下巷向上40m贯通整个工作面的小路上,每80m布设一个观测点。(见附图一)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我们对所使用的水准仪i角进行检校;全站仪视准轴、竖轴、水平轴以及整平气泡等进行检校;三脚架各连接螺丝进行细致检查;棱镜外观检查并与全站仪进行常数校对;对所使用的花杆进行垂直校验;对使用的塔尺进行外观检查校对,确保测量的准确可靠性。

观测点埋设好稳定后,利用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对各观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控制。为了准确掌握各测点空间位置关系,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独立进行两次全面观测,全面观测的内容包括:测定各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各测点间的距离,并记录地表的破坏状况。为了达到《煤矿测量规程》要求精度,真实掌握采后地表移动变化规律,坚持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固定设备、固定观测周期、固定观测条件的“五定”观测原则,每月进行一次观测。

为了避免在测量时用错测点,测量时选用测量坐标进行位置定位;记录员记录时及时绘制草图并编号。测量结束时,观测员和记录员及时对所测资料进行整理检查并校对,检查没有问题时及时整理原始资料,当两次测量同一点的高差相差不大于3㎜,同一条边的长度差不得大于4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为了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对其进行了连续两次测量并进行平差计算后,与第一次、第二次测量水准的平均高程进行比较,将这个时间段地表受采动影响下沉量整理归档并绘制下沉量曲线图。(见附图二)

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观测站类型及布设形式

2307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为普通地表移动观测站,在走向主断面上设计走向观测线一条,观测点14个,兼作水准点。

2. 观测线设计所用参数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需要确定以下参数:工作面倾斜长度l1、工作面走向长度l3、上山边界角γ0、下山边界角β0、最大下沉角θ、走向边界角δ0、工作面平均开采深度H0等。

3. 走向观测线位置

根据计算可知,走向观测线向下山方向偏移的水平距离由采空区中心向下山方向偏移距离71.4m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走向观测线设在23070下巷向上40m位置。

4.创新点:该项目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自力更生,自建23070地表移动观测站。2511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是我矿外包建设的项目,共投入资金89.75万元,活动周期3.5年,年平均投入资金25.6万元.2307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为我矿自行设计和施工的观测项目,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设备和人力资源,根据现场条件来建立的简易地表移动观测站,投入资金5.384万元,每年平均节约资金24.1余万元。

四、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

2307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自2014年元月开始建站观测,经过两次控制测量和两次水准测量的初测,以后每月进行一次水准测量,每次测量都坚持复测复算制度,内业进行资料整理并成图。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好的掌握采后地表移动变形及主要参数和岩体内部移动、变形破坏程度和规律,为今后工作面布置及设计、采后治理等提供重要依据;对应于地表存在的村庄、建筑物等,提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因工作面开采对村庄、建筑物破坏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有效改善工、农之间的矛盾。自建地表移动观测站,既锻炼了我们的测量队伍,又为矿上节约了资金,达到了预期目的,值得应用与推广。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修订工作启动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消息,6月20日,《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修订工作启动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研讨了修订工作总体思路和工作计划,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0评论2023-06-29663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所有生产煤矿将实现智能化
无人机在边坡盘旋,机器狗在配电室巡视,无人驾驶卡车在矿坑行驶……这一幕幕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矿山里变成了现实。“我们积极响应国家、自治区各项政策文件要求,大力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截至目前公司各主力矿井均已通过智能化矿山验收。”内蒙古伊泰集团副总裁兼总工程师赵立克说。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大力推进煤

0评论2023-06-27553

技术赋能!煤矿智能化建设亟待由“政策市”转向“市场市”
作为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化智能开采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在技术引导之下,煤炭行业正在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将会有效地提升行业生产效率,提高行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为行业生产带来明显价值。1政策助推产业应用形成巨大市场蓝海“煤矿机器人的应用和推广是大势所趋。

0评论2023-06-082406

兖矿能源鲍店煤矿:智慧赋能“金满仓”
人员减少三分之一精煤产率提高1.5%煤泥产率降低3%累计创效达2.5亿元顺利通过中级智能化选煤厂验收一组组亮眼成绩见证了兖矿能源鲍店煤矿选煤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 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带来的积极成效智能集控“打通经络”在该矿选煤中心智能集控中心,120余个摄像头传来实时画面,各车间设备运行状况一览无余。屏幕两侧不断

0评论2023-06-081854

王保利研究员——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的排头兵
王保利,研究员,博士,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二级首席科学家,现任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探测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兼任陕西省煤炭学会煤炭地质及环境保护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委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外聘导师。主

0评论2023-06-072117

山能鲁西梁家煤矿:让科技创新成为软岩支护“硬”支撑
近年来,山能鲁西矿业梁家煤矿坚持把优化支护工艺作为智能化矿井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入开展支护工艺研究,在巷道布置、支护方式等方面寻求突破,围绕“回采工作面取消单体支柱”“掘进支护变革”等选题立项,成立专班,持续在“精”“细”上下功夫,一项项创新变革从这里开始,实现了软岩支护的“崛起”。✦迈步式超前支架安

0评论2023-06-021839

国家能源新疆公司屯宝煤矿智能化矿山建设子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5月17日,国家能源集团煤炭运输部孟广瑞、百应光,神东设备管理中心兰云峰一行赴新疆公司屯宝煤矿开展智能综采工作面、智能通风、灾害预警、智能洗选子项目验收工作。自国务院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屯宝煤矿深入贯彻国家能源集团“一三五七”发展战略,按照集团公司整体规划要求,稳步

0评论2023-06-012549

陕北矿业信息技术运维分公司煤矿智能化系统建设及运维团队:“奋进者”风华正茂
2021年12月,按照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文件批复,在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简称陕北矿业)的安排部署下,陕西陕煤陕北矿业有限公司信息技术运维分公司按照“精简高效、内部调配”的基本原则正式组建成立,并组建煤矿智能化系统建设及运维团队(简称团队),团队围绕煤炭行业智能化、信息

0评论2023-06-012411

山东局夜间突查一地方煤矿 查处2条重大隐患
近期,国家矿山安监局山东局党组书记、局长辛广龙带队,对位于济宁市微山县的微山湖矿业集团欢城煤矿开展了夜间突查,查处该矿存在“带式输送机温度监测装置失效”“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等2条重大隐患和23条一般隐患,已责令停产整顿并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  迅速集结队伍,认真分析研判  5月18

0评论2023-05-291514